菜单

 

页面版权所有 © 郑州康达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豫ICP备16038124号-1

新闻资讯

子栏目导航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分类:
技术交流
2022-01-11 11:27
浏览量:

旋挖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案

第一章 工程概况

1.1工程概况

1.2工程地质特征

1.3技术参数及技术要点

1.4施工重点和难点

 

第二章 编制依据

2.1 相关法律、法规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2.1.2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79号令);

2.1.3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

2.2 地基基础类

2.2.1《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94-2008);

2.2.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

2.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

2.2.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规范GB 51004-2015

2.2.5《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 50202-2018);

2.2.6《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12;

2.2.7《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4);

2.2.8《建筑设计抗震规范》(GB50011-2010);

2.2.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

2.2.10《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16);

2.2.1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2.3 钢筋

2.3.1《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

2.4 混凝土

2.4.1《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2.4.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2.4.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4.4《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验收方法》(JGJ52-2006);

2.4.5《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2.4.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5 测量放线

2.5.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6 安全

2.6.1建筑工程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2.6.2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656-2011;

2.6.3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13;

2.6.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720-2011;

2.6.5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

2.6.6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规范GB/T50905-2014;

2.6.7建筑施工作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JGJ184-2009。

2.7 其他相关文件

2.7.1招标文件、施工合同、设计图纸等;

2.7.2国内现行的有关的其他规程、规范。

 

第三章 施工部署

3.1 管理目标

3.1.1安全目标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质量方针,保证一般事故率小于1.5‰,死亡率为零,在施工期间杜绝一切重大安全事故。

3.1.2质量目标

质量合格率一次性验收达95%以上,建造优质工程(根据招标文件对项目整体质量目标填写长安杯、省级文明工地等)

3.1.3进度目标

严格执行合同工期目标,力争在合同约定日期前完成工程。

3.1.4环境保护目标

强化施工现场科学管理,满足现场环保要求。

3.2 项目管理人员配备及施工力量部署

3.2.1施工管理组织机构设置原则

1、形成有一定权威性的统一指挥,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确保工程按要求顺利完成。

2、根据本工程规模、技术复杂程度等因素建立管理组织。

3、采用项目管理体制的同时,经济合同手段辅助以部分行政手段,明确各方面责、权、利。

3.2.2工作部署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

组织图纸审查,提出备料计划,迅速组织材料货源,安排好加工制作,组织劳动力,机具材料的调运,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和作业设计并交底,按期开工。

按照设计单位提供的平面图和土建项目移交的经纬坐标控制网,水准控制点进行测量放线,组织机械进场。

第二阶段:机械进场与停放

各区域的机械设备、制作的钢筋、安装的支护材料均应对应图纸进行编号,按总体网络节点要求,按各区域安装顺序排出详细的布置、安装计划,以满足现场安装需要。

第三阶段:工程施工

针对工期紧、质量要求高、环保要求高的特点,工程要合理安排,每一个单体工程需将施工的先后顺序合理安排,优化施工程序,确保工期、质量,同业主设计单位、工程监理密切配合,做到每个施工环节衔接紧凑,不推诿拖延。

在施工部署上采取一手抓设备、机具配套、材料进场、清点,复查、验收;一手抓施工管理,使施工呈流水平行作业,各区域保证及时进行施工。

与土建项目施工计划配合,保证工程项目按期建成交付使用,是工程建设施工阶段进度控制的最终目标,同时要建好该项工程,必须做好质量控制、成本控制、进度控制、组织协调的工作,为实现本工程建设的优质、高速、安全。文明、低耗的目标而奋斗,本工程采用项目法施工的管理体制。

3.2.3项目管理机构

本公司对本工程非常重视,把本工程作为公司的重点工程来组织管理,从公司各部门抽调优秀工程管理人进入该项目的组织机构,建立从公司质检部到项目经理部及作业层三个层次的工程项目管理体系,即:

第一层:由集团公司在该工程中特设质检部,代表集团公司对该工程质量进行监督。

第二层次:工程现场项目经理部领导层。由项目经理和技术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在公司质量方针的指导下,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分工负责,代表公司全权负责该工程的实施工作,圆满实现对业主的承诺。

第三层次:各施工队自行承担各施工项目的专业管理班子,主要负责各专业项目实施作业过程的管理工作。

项目管理人员及岗位职责

项目部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贯彻执行我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标准中的有关规定,严密组织,科学管理,精心施工,全面贯彻执行“更安全、更可靠、更先进、更经济、更规范”的建设指导方针,在本工程中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全面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和质监部门的监理、监督,对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层层自检、复检,杜绝不合格产品流向下一工序,确保工程按期保质保量完成。

项目组织机构图

3.3 施工进度计划

采用网络图或横道图表示

 

第四章 施工准备

4.1 现场准备

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是顺利展开施工的前提条件,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4.1.1进入现场后,立即配合总承包方会同设计、业主、监理方,着手对现场水电接驳点、定位坐标、标高等进行交接,做好详细书面记录及会签。

4.1.2对现场的平面控制网点进行交接,并根据需要进行导线点加密,对工程的轴线、标高与设计要求是否相符进行复验,并办理相应的手续。

4.1.3对现场的排水设施进入踏勘、交接。

4.1.4进场后进行场地平整。

4.2 技术准备

4.2.1熟悉和审查施工图纸

由项目部技术人员尽快熟悉图纸,提出图纸问题及在施工中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合理化建议等,进行图纸会审。

4.2.2修改和完善施工方案

按设计图纸要求,根据工程特点结合地质构造、现场环境和工程具体情况,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已编制好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快速、优质、安全地完成。

4.2.

由项目部预算人员根据施工图纸所确定的工程量、施工组织设计拟定的施工方法和进度计划,向材料部门提供详细的材料计划,并作好劳动力、材料及机械台班需用量分析。

4.2.4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工程开工前由项目总工组织施工人员、质安人员对班组长进行交底,针对施工的关键部位、施工难点、质量和安全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等进行全面的交底,各个班组长接受交底后组织操作工人认真学习,并要求落实在各个施工环节之上。

4.2.5资料准备

施工中严格按国家和行业现行工程规范、技术规程和质量验收标准进行施工和检查,且遵照质量监督站有关规定,开工前准备好各种资料样表,施工中及时填写整理,分册保管,待工程竣工后装订成册。

4.3 劳动力计划

劳动力和施工设备前两天内组织到场,保证物资供应和人员配备保证工程顺利展开。

本工程桩基使用2台钻机,成孔和清孔作业工人也相应分成2个小组,砼灌注分两个小组,钢筋班为一个组,电工、机械维修和其他专业工人为一个班组。这样共需要劳动力工29人。具体见表《劳动力计划表》。

劳动力计划表

4.4 设备材料配置计划

4.4.1 施工机械设备准备

根据工程量、工作内容及工期要求,并考虑机械完好率,本工程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见下表所示:

施工机械设备表(数量根据工程情况而定)

主要机械设备的配置按照施工高峰期进行配备。根据我公司以往的施工经验,在该区域,桩长在50m左右的孔,每台旋挖钻机每天成孔数量在4个左右,配备5至6台旋挖钻机,理论每天成孔数量为24个,去掉设备故障、天气影响等因素,平均每天成孔数量至少在16至18个以上,能够满足施工要求。

以上机械及相关附属设备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安排进场时间,保证按照合同要求工期内完成全部施工任务。进入现场的机械、设备应符合我公司综合管理体系中有关设备的管理规定,确保施工机械满足工程需要。

4.4.2物资材料准备

本标段工程所需材料主要有钢筋、混凝土等做好材料计划安排,导管配备35m。

主要材料物资表

施工中,提前编制材料需用计划及采购计划,项目经理部材料员负责组织物资进场并负责做好物资进场的验收、入库及保管工作;并制定应急措施,对材料可能不能按时到场的情况事先确定应急方案。材料进场后由项目经理部材料员会同业主、监理组织验收,并单独做好物资进场验收记录。

施工原材料组织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展与质量,因此项目部设置物资采购供应科并设2名采购材料员,负责施工原材料的调研、采样试验及组织工作。

材料进场前,由材料员会同业主现场代表、监理工程师对原材料供应商共同进行调研,选择合格的原材料及其供应商,经业主和监理工程师批准后签订供料合同,确保材料从源头上、数量和质量满足规范要求。

材料进场后,材料员会同质检员和试验员根据相应施工技术规范规定取样、经监理工程师见证后送交业主指定的第三方试验室进行检验。

经过充分的调研和比较,选定材料供应商之后,在开工之前必须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才能保证工程初期的顺利进展和后续工作的延展。

 

第五章 施工方案

5.1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程施工内容钻孔灌注桩。桩基施工采用旋挖钻机成孔、水下浇注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工艺流程见下图。

5.2 施工方法

5.2.1 测量放线

⑴控制点布置与保护

对业主提供的建筑施工控制方格网、控制点、高程基准点等关键部位应重点保护,并列详细文字资料备案。同时对业主提供的测量标志、图纸资料进行复核和复测,并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施工控制点采取严密的防护措施,用现浇混凝土柱放置。为方便施工,在施工区内部加密布置临时控制点。所有临时控制点也严格保护,防止机械或人员扰动,并且应不定期进行复检,发现异常或偏差超出规范要求之后要立即进行纠正。

施工过程中对业主提供的测量标志必须妥善保护,施工过程中覆盖的测量标志应妥善移出,施工完成后准确将原标志恢复。

⑵桩位测放

测量放线的主要流程见下图:

桩位测放及标高测量仪器采用全站仪(DTM-352C)、水准仪(S3)和塔尺。

桩位测放前,应根据施工图和厂区坐标系计算出各控制点和桩位的坐标,经复核无误后,填写《施工桩位坐标一览表》,以备测放桩位时使用。向全站仪内输入坐标时应两人进行复核,防止出错。

桩位可根据施工进展用极坐标法分批测放。桩位采用Φ10钢筋做标识,入土深度不少于30cm。桩位测放误差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钻孔桩桩位:群桩:20mm;单排桩或边桩:10mm。

⑶ 测量放线的检查、验收与保护

①测量放线采用三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即先由现场技术员进行复测检查,再由质检员检查确认无误,然后由项目总工审定,并报请业主代表或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并签字。

②检查验收可分阶段进行,即在轴线测放完成后和每批桩位测放完成经自检合格后,填写《测量放线报验单》和《工程定位测量放线记录》,并提交监理工程师验收。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进行施工。不经验收的桩点严禁使用。

③技术人员负责将已验收的桩点向施工机台进行交接,交接后的桩点由施工机台负责保护,发现桩点被破坏时应及时上报现场技术人员处理。

5.2.2 成孔

本工程钻孔灌注桩桩径为800和1200两种。根据地层条件及试桩经验,桩的成孔施工采用旋挖钻机干法成孔工艺,如出现异常,必要时采用泥浆护壁成孔。

⑴埋设护筒

护筒用8-10mm厚钢板卷制而成,内径比桩径大20cm,顶部焊接两个吊环,供提拔护筒时使用,护筒长度1.5-2m。

护筒埋设前先根据桩位引出四角控制桩,控制桩用Φ10钢筋制作,打入土中至少30cm。四角控制桩必须经过现场技术人员复核无误方可施工,以保证护筒埋设精度。护筒埋设偏差不大于50mm,并保证护筒垂直、水平。

四角桩定位图如下所示:

护筒埋设完成后,各施工人员应在《______孔责任流程卡》上签字,现场技术人员应及时复检,合格后测量护筒标高,以此作为下步工序控制依据。

⑵钻进

开孔前由技术人员签发《______孔责任流程卡》,内容主要包括:孔位编号、设计深度、开孔时间、终孔时间、护筒偏差等。钻机对位应以控制桩拉十字线控制,钻头对准十字线交点,符合偏差要求后开始钻进。

成孔主要采用干法作业。在地下水位以下,沿钻杆向孔内加入少量清水即可。在向孔内加水过程中,应避免冲刷孔壁。如右图所示:

钻进过程中,钻杆加压保持转动,保证取土斗底部土体不被挤压破坏,顺利进入斗体中,确保钻进过程中土体不形成失稳的滑弧面,有利于钻孔护壁。钻进过程中及时更换适合于不同地层的钻头。

钻进过程中经常检查钻头通气孔,确保通气孔畅通,避免形成“活塞”,造成缩径与孔壁坍塌。

钻进过程中应认真填写《钻孔施工原始记录》,详细记录地层变化、钻进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处理措施及效果等,钻机操作手必须在钻孔记录上签字。

⑶ 成孔时应注意的问题

①钻机就位时必须平正、稳固,钻塔应垂直,以免造成桩孔的偏斜,钻进时应时刻注意钻机的自动调控装置,以保证钻孔质量。

②经常检查钻头的磨损和连接部位,及时补焊,以保证钻头直径和防止钻头或钻头底盖掉入孔内。

③经常检查主卷扬钢丝绳,特别要检查绳端部位和提引器,发现钢丝绳绳磨损超过说明书要求时要立即更换;提引器转动不灵活时要及时处理。

④回次进尺要控制准确,不要随意增大回次进尺量。

⑤不要用钻头做水平受力的工作,如拨土平整地面等。

⑥使用机械锁钻杆时必须完全解锁才能提钻。

⑦由于钻机桅杆和钻杆重量较大,在钻机行走时,要有熟悉场地情况人员指挥,避开回填的孔口或倾斜的坡道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⑷成孔质量验收

成孔完成后由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

验收项目为:钻孔偏差、孔径、孔斜、孔深、垂直度、沉渣厚度,成孔验收标准如下:

 

成孔验收指标及偏差要求表

钻孔深度和沉渣厚度采用测绳进行检测,沉渣厚度验收后立即用测绳量测孔深,测量后将钻孔深度记录在《钻孔原始记录》和《____孔责任流程卡》上。

成孔验收合格后验收单连同成孔记录一并交由现场技术人员,《____孔责任流程卡》由技术人员转至灌注人员。

5.2.3钢筋笼制作与运输

筋笼制作工艺流程见下图。

⑴钢筋进场堆放及检验

钢筋采用大型钢厂的钢材,钢筋进场后,先对钢筋原材外观进行验收,并检查钢筋出厂质量证明书中的炉批号是否与进场钢筋铭牌的炉批号相符,符合后在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取样进行复验及焊接试验,经监理工程师的检验合格后,堆放到钢筋堆放场。

钢筋堆放场应预先平整,原材下方用方木垫起30cm左右,上面使用彩条布覆盖,避免雨水腐蚀钢筋。

不同规格的钢材应分别堆放,并根据我公司综合管理体系的有关规定树立标识牌进行标识,标识内容应包括:品名、规格、产地、进货日期、检验状态等。

钢筋进场后,首先检验材料出厂合格证明,符合要求后取样复试。材料进场后,首先由材料员检验外观质量,符合要求后由试验员负责取样试验。

钢筋试验均应在监理工程师现场见证下取样。钢筋质量标准、检验项目和检验频率必须符合下表的规定。

钢筋质量标准、检验频率、检验项目

钢筋笼制作前,除按规定进行原材料复验和焊接试验外,尚应进行必要的调直和除锈处理。调直和除锈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

②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

③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HPB235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4%;HRB335级和HRB400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

⑵钢筋加工与安装

①钢筋笼加工

进场钢材需具备出厂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等资料,进场后按规范要求取样做钢材复检试验工作,不合格的钢材禁止进场及使用。

钢筋笼的制作要按施工图要求配筋,按规范施工并进行岗前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制作时,焊接部位必须除去铁锈、浮渣、油污,钢筋必须调直。

钢筋笼分节制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钢筋笼的每节长度,在加工场地分节制作,其分段长度不宜小于4m,以减少现场连接工作量。现场连接须采用单面帮条焊接

焊接要按规范要求进行,对焊条规格、品种按照设计要求选择采购,焊缝外观和质量要进行认真检查,主筋、螺旋筋、加强筋均应焊接牢固。

钢筋笼保护层采用与箍筋同直径的圆钢制作,高度50mm,两端各50mm平直段与主筋点焊;中间为弧形;弧高50mm;设置密度按竖向每隔2m设一道,每一道沿圆周120°布置3个

钢筋焊接加工过程中应错开任意一截面内的主筋接头位置,任一截面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不得大于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50%。

钢筋笼制作允许偏差应符合以下要求:

焊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在有效期内,现场焊接必须见证取样(试验分为:工艺试验、结构试验两类),试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加工;焊接接头每300作为一个试验批量,

所有焊接部位焊接材料型号为:HRB400钢材采用E50系列焊条焊条必须核查焊条合格证及质量证明书等资料。

钢筋笼加工中主筋及加劲箍搭接采取单面搭接电弧焊焊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为保证搭接长度质量,所有接头长度在上述基础上留取20mm余量保证焊接质量;即:采用单面焊,搭接长度10d+20mm。所有焊接施工中焊缝宽度不小于焊接主筋0.8d,焊缝高度(厚度)不小于0.3d。螺旋箍采取点焊(梅花式点焊),

图:钢筋笼主筋同心焊接示意图

⑵钢筋笼安装

钢筋笼设置3个起吊点,以保证钢筋笼在起吊时不变形。

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实行“一、二、三”的原则,即一人指挥、二人扶钢筋笼、三人搭结,施工时应对准孔位,保持垂直,轻放、慢放入孔,不得左右旋转。若遇阻碍应停止下放,查明原因进行处理。严禁高提猛落和强制下入。

钢筋笼分成二至三节加工,采用孔口焊接;钢筋孔口接头采用单面焊连接,接头错开 35d(d为钢筋直径)的较大值且不小于50cm。螺旋筋与主筋采用梅花式各一点一点焊,加劲筋与主筋采用点焊,加劲筋接头采用单面焊10d。

放钢筋笼时,要求有技术人员在场,以控制钢筋笼的桩顶标高及钢筋笼上浮等问题。

成型钢筋笼吊放、运输、安装,应采取防变形措施,不得在其运作中变形。

按编号顺序,逐节垂直吊焊,上下节笼各主筋应对准校正,采用对称施焊,按设计图要求,在加强筋处对称焊接保护层定位钢板,按图纸补加螺旋筋,确认合格后,方可下入。

钢筋笼安装入孔时,应保持垂直状态。避免碰撞孔壁,慢慢下入,若中途遇阻不得强行墩放(可适当转向起下)。如果仍无效果,则应起笼扫孔重新下入。

钢筋笼按确认长度下入后,应保证笼顶在孔内居中,吊筋均匀受力,牢靠固定。

5.2.4混凝土的灌注

桩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以保证达到设计强度。本工程选用商品砼,砼灌注采用导管水下灌注法。

⑴导管法灌注砼的基本原理

所谓导管法是将密封连接的钢管(或强度较高的硬质非金属管)作为水下砼的灌注通道,其底部以适当的深度埋在灌入的砼拌和物内,在一定的落差压力作用下,形成连续密实的砼桩身。

⑵导管灌注的主要机具

主要机具有:向下输送砼用的导管;导管进料用的漏斗;初存量大时还应配备储料斗;首批砼填充导管的隔离砼与导管内水所用的器具,如滑阀、隔水塞和底盖等;升降安装导管、漏斗的三脚架等。

⑶ 导管

本工程砼导管采用直径250mm无缝钢管导管,连接方式采用丝扣连接,确保连接密封,不得漏水。

⑷漏斗和储料斗

①导管顶部应设置漏斗。漏斗设置高度应适用操作的需要,并应在灌注到最后阶段,特别时灌注接近到桩顶部位时,能满足对导管内混凝土面高度的需要;保证上部桩身的灌注质量。混凝土面的高度,在桩顶低于桩孔中的水位时,一般应比该水位至少高出2.0m,在桩顶高与桩孔水位时,一般应比桩顶至少高0.5m。

②储料斗应有足够的容量以储存砼(即初存量),以保证首批灌入的砼(即初灌量)能达到要求的埋管深度。

③漏斗与储料斗用4~6mm钢板制作,不漏浆及挂浆,漏泄顺畅彻底。

⑸底盖

底盖:底盖用用钢板制成。

⑹水下混凝土灌注

①在安装导管前应先检查导管接头有无漏水,导管长度是否合理,检查无问题后方可下入孔内,下入的长度控制在管底距孔底300mm~500mm。初灌量应保证导管埋管长度1m以上;端部导管长度不宜小于4m。

②灌注过程要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尽量缩短灌注时间,以防止孔内混凝土顶面流动性降低,发生埋管事故。

③混凝土灌注要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时间间隔;灌注过程中,应经常用测锤探测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做好灌注记录并及时统计浇筑量,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的埋深要控制在2m~6m为宜,特殊情况下不得小于1m或大于8m。避免导管埋入过深或导管脱离混凝土面造成断桩。

④灌注前,对孔底沉淀层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如果沉淀厚度超过设计及规范要求,使用清孔钻头清孔,使沉渣悬浮。

⑤将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测探孔内混凝土顶面高度,计算出导管在混凝土内的埋置深度,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

⑥灌注开始后,须紧凑地、连续地进行,严禁中途停工。在灌注过程中要防止混凝土拌合物从漏斗顶溢出或从漏斗外掉入孔底。使泥浆内含有水泥而变稠凝结,灌注过程中,应注意观察管内下混凝土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顶面高度,正确指挥导管的提升和拆除。

⑦当导管提升到丝扣接头露出孔口以上一定高度后,拆除1节或2节导管。此时,暂停灌注,先取走漏斗,重新拴牢井口的导管,并挂上升降设备,然后松动导管的接头螺栓,同时将起吊导管用的吊钩挂上待拆的导管上端的吊环,待螺栓全部拆除吊走被拆的导管,将混凝土漏斗重新接到井口的导管上,校正好位置,继续灌注。

拆除导管动作要快,以10分钟控制。要防止螺栓、橡胶垫和工具等掉入孔中,并注意人身安全。已拆下的管节要立即清洗干净,堆放整齐。

⑧在灌注过程中,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含有空气时,后续混凝土要徐徐灌入,不可整斗地灌入漏斗和导管,以免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挤出管节间的橡皮垫,而使导管漏水。

⑨为确保桩顶质量,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不小于0.5m,保证桩顶混凝土强度。

⑩混凝土质量检查:

塌落度检查:混凝土浇筑前检查每车混凝土塌落度是否满足施工要求(塌落度180mm-220mm)

 

图:塌落度检查仪器及塌落度检查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取样应在浇筑现场进行,其用料、养护条件均与基础、桩基相同,在现场随机从同一盘或同一车混凝土中取样,不宜在首罐或首车混凝土中取样,从车中取样时,应将混凝土搅拌均匀,并在卸料量的1/4至3/4之间取样,试块应在取样后30min内进行,抗压试块留置:灌注桩每根桩制作一组,试块规格采用100mm*100mm*100mm。

5.3 质量检验标准

5.3.1成孔质量控制标准

5.3.2钢筋笼控制标准及检查方法

5.3.3混凝土质量标准及检查方法

5.4 质量通病预防和处理

根据我公司在以往工程中所积累的经验教训,针对本工程地层条件,对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如下分析,并制定相应预防处理措施。

5.4.1孔壁坍陷

钻进过程中,如发现孔内有泥土掉落的声音,或泥浆突然漏失,或钻进深度突然变浅,则表示有孔壁坍塌迹象。

造成原因:主要是土质松散,钻进速度过快,钻孔时间过长,或孔内泥浆面低于地下水位,向孔内加水时冲刷孔壁或成孔后待灌时间过长都有可能会引起孔壁坍陷。钻孔时相邻同时施工的钻孔间距过小也会造成钻孔坍塌。

防治措施:在松散易坍的土层中,适当加长护筒,用粘土密实填封护筒四周,必要情况下,使用优质的泥浆,提高泥浆的比重和粘度,保持孔内泥浆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向孔内加注水时,使水沿钻杆流下,防止冲刷孔壁。搬运和吊装钢筋笼时,应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接长时要加快焊接时间,尽可能缩短沉放时间。成孔后,待灌时间一般不应大于3小时,并控制混凝土的灌注时间,在保证施工质量的情况下,尽量缩短灌注时间。适当控制同时钻进的相邻钻孔间距,最小间距不小于5倍桩径。合理安排强夯与钻孔桩的施工间距。

5.4.2 缩径

缩径即成孔后在地层压力作用下造成孔径小于设计孔径的现象。

造成原因:造成缩径的主要原因是地层的性质不良或成孔后放置时间过久引起。

防治措施:适当加快成孔速度。在成孔后,及时灌注。如出现缩径,可采用上下反复扫孔的办法,以扩大孔径。

5.4.3 桩底沉渣量过多

造成原因:清孔不干净或钢筋笼吊放过程中,未对准孔位而碰撞孔壁使泥土坍落孔底等。

防治措施:成孔后,先进行彻底清孔再撤离钻机。钢筋笼吊放时,使钢筋笼的中心与桩中心保持一致,避免碰撞孔壁。加快对接钢筋笼速度,减少空孔时间,

5.4.4钻孔偏斜

钻孔偏斜就是钻孔的垂直度偏差规范的要求(不大于1%)。

造成原因:钻机就位时钻机底盘不水平,钻进过程中钻机底盘不均匀下沉,致使钻孔垂直度偏差超标;在地层软硬分界面钻进时不注意调整钻压,钻头向偏软的一面偏移等。

防治措施:钻机就位前适当加固地基或钻机下铺垫方木,钻进过程中注意检查钻机底盘、磨盘的水平度,不符合要求时及时调整,即可有效防止由此引起的钻孔偏斜。钻进过程中注意控制钻进速度和钻压,尤其是地层交界处,同时要注意观察钻杆在钻孔中的位置,发现钻杆不在钻孔中心时要及时分析原因,进行纠偏处理。

5.4.5堵管

造成原因: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好或离析,导致堵管;混凝土中存在大块骨料或异物,导致堵管;长时间停滞灌注,表层混凝土已经初凝,失去流动性,导致堵管,如是水下灌注,隔水塞直径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堵管,过大时在导管内易被卡住,过小时混凝土与泥浆在导管内混合,发生离析,导致堵管;。

防治措施:每车混凝土都进行质量检查,不合格混凝土严禁入孔;在小料斗上安置过滤筛,防止大块骨料或异物进入导管;保证混凝土供应,尽量缩短混凝土灌注时间;使用合格的软质隔水塞(如球胆、篮球),直径比导管内径小1-2cm;发生堵管时,可在孔口振动导管,若还不能解决,只能拔出导管,经采取有效措施后重新下入,进行二次初灌。

5.4.6钢筋笼位置偏差过大

造成原因:钢筋笼垫块放置不符合要求,导致钢筋笼平面位置偏差过大;钢筋笼吊钩长度计算错误,导致钢筋笼竖向位置偏差过大;钢筋笼掉落孔内没有发现导致钢筋笼竖向位置偏差过大。

防治措施:在钢筋笼顶部增设垫块,并适当增大垫块直径,使垫块紧贴护筒,以此固定钢筋笼的平面位置;两人以上检查吊钩长度,保证计算正确;使用双吊钩固定钢筋笼,防止钢筋笼掉落。

5.4.7 钢筋笼下放不到位

造成原因:孔斜;钢筋笼变形;钢筋笼连接时不顺直。

防治措施:钻机就位时平直稳固,地层变层时适当放慢进尺;钢筋笼运输采用专门运笼车,起吊时采用三点或四点起吊,防止钢筋笼在运输和起吊过程中发生永久变形,钢筋笼连接时在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观察钢筋笼是否竖直,保证连接后的钢筋笼顺直。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孔内沉渣厚度。

 

第六章 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保证体系

工程质量是工程的首要目标,为加强工程质量管理,落实质量管理措施,使施工质量管理要素及管理要点在施工过程中得到行之有效的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本工程将组成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项目总工、质检员、现场技术人员和班组质量员为主要责任人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

6.2组织管理措施

(1)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审批制度,加强技术培训工作,针对本工程的技术要求,做好职工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2)整个施工过程严格按照总公司综合管理体系标准以及国家和电力行业有关技术规范进行施工,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落实技术复核、隐蔽工程验收制度。

(3)建立起“金字塔”型的质量保证体系,上至质检员、总工,下到各分项技术负责、技术助理,层层把关,加强工程质量的自检与监督,对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的工序,必须返工或采取其它返修措施,否则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4)设专职质量检查员,作为工序的直接检查和控制者,办理工序质量的各项检查验收工作,对不合格产品和工序必须全程跟踪检查。

(5)每个环节实行质检员、现场技术人员、监理工程师联合验收制,保证各环节的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

(6)施工过程中,自觉接受业主、监理工程师、质量监督部门、设计院的技术指导与质量监督。

(7)加强工程质量的自我检查与监督,对不符合设计与规范要求的工序,必须返工或采取其它返修措施,否则不准进入下道工序施工。

(8)建立每周“质量例会”制度,定期检查分析施工中的技术质量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确保工程质量处于有效控制之中。

(9)落实技术交底制度。

(10)严格控制现场材料管理,做好材料的检验工作。

(11)做好测量仪器、计量器具的鉴定、复核工作,严禁使用未经校对的器具。

6.3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旋挖成孔工艺是利用筒式钻头底部的斗齿,切削土体,并压入容器内,然后由钻杆提出筒式钻头,如此循环完成成孔作业。根据本工程的地质条件特点,由于桩身较长,且地层以黄土为主,根据我公司在本区域的施工经验,干法成孔的可能性比较大,或在地下水位以下向孔内加入少量清水即可。如果该工艺能够实施,可节约部分造浆成本,同时有利于现场安全和文明施工,有利于施工进度。但必须使用较大型号的旋挖钻机,最低必须为150型号以上的机型。

为了确保工程优质、高效地完成,施工时对各工序,尤其关键工序应严格控制,事先制订完善的控制措施。

本工程施工重点控制的环节和拟采用的控制措施见下表:

重点控制环节及控制措施

 

第七章 安全保证措施

7.1安全保证体系

为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以现代化管理为手段,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本工程将实行全员参加的全方位、全过程控制,创建安全文明工地。

为加强施工安全管理,落实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措施,以达到无安全事故的目标,本工程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副经理与专职安全员为副组长的职业健康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的一切安全问题。专职安全员负责施工过程中的日常检查,各班组兼职安全员负责本班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管理体系

7.2安全保证措施

主要安全生产措施如下:

7.2.1前期安全工作

建立安全保证体系,完成施工组织设计中现场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的制定;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1、安全教育工作

建立、健全对施工人员的日常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考核制度,并严格组织实施,使全体

职工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建立、健全施工人员的上岗证制度,特别是从事特殊工种的人员,按国家规定培训上岗。

2、安全项目管理

①职工安全教育: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岗前进行安全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督促职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制度和法规,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施工现场:钻孔孔口、泥浆坑等危险部位设立醒目标志,设备操作人员做到定机定人,特殊工种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严禁不懂电气、机械设备的人员擅自操作、使用电气、机械设备。

③预防压力容器爆炸事故:压力容器安装后经过有关部门检验,保证设备安全、附件安全并作水压试验。操作工要进行专业培训考核,方可上岗作业。

④预防高空坠落事故:上、下人梯道要有防滑措施。各类加热棚要经常检查加固,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人要挂好安全带。

7.2.2安全技术措施

在编制正式施工组织设计中,技术人员向安全员、施工人员(包括管理和劳务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1、施工安全防护设施的设置

现场施工应达到安全条件,施工现场的防护设施应按下列要求:

①根据工程进度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护措施。

②对于事故易发区,设置专项的安全设施及醒目的警示标志。

③在钻孔孔口、泥浆坑边设置防护栏和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员坠落。护筒埋设后的孔口、钻孔完成后的孔口应采用护栏合格珊盖板双重防护,护栏上悬挂小彩旗,护栏和盖板应有足够的强度。

④现场易燃易爆部位(油料库、氧气瓶、乙炔瓶等)应醒目标识“禁止烟火”。做好工程消防安全工作,配备合理的消防器材,在油料库和人员居住区设置消防系统,配备灭火器、消防锹等工具,添加油料时严禁用明火照明或在旁边吸烟。

⑤在危及人身安全的设备(如配电盘、桩孔)旁设立醒目标志,严禁人员靠近、跨越,严禁在配电盘附近挡风避雨。

2、机械、机具、电器设备的安装和使用

①安装前按规定进行检测,合格后使用。

②使用前,按规定进行安全性能试验,合格后使用。

③使用期间,指定专人负责维修、保养,保证其完好、安全。

3、电器安全防护及防火安全

①保持变配电设施和输配电线路处于安全、可靠使用状态。

②确保用火作业符合消防要求。

4、施工中的专项安全技术交底

施工中应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进度,向不同工种的施工人员进行专项的安全技术交底。分项工程施工前由安全员对班组进行全面的针对性的全员安全技术交底。受交底者履行签名手续。班组人员上岗前,坚持做好班前交底。做到交任务、交安全、交质量。交底内容包括当天的作业环境,气候情况,主要工作内容和各环节的操作安全要求,以及特殊工种的配合等。并做好上岗记录。

7.2.3安全防护措施

①施工前,协同业主对周围建筑物及地下构筑物进行详细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施工时注意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按安全技术标准和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

③按国家劳动保护规定,使用合格的劳动保护用品。

④发现异常,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并向安全管理人员报告。

⑤发现事故隐患和违反安全标准应及时进行纠正,拒绝违章指挥。

⑥夜间施工现场做到有足够的照明度,遇到五级以上大风不施工。

⑦参加施工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和技术要求,服从指挥,集中精力,认真操作。

⑧施工人员进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⑨现场交叉作业时注意相互配合,听从指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⑩严禁酒后作业。

7.2.4安全监督检查

施工过程中主要的安全标准化管理将由安全员负责实施,项目部安全员将对施工过程中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实行情况进行监督。现场日常检查(孔口防护、临时用电等)由安全员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检查情况和结果要有记录。

此外,依据各类安全生产规范性文件,项目部安全员将组织项目部有关人员进行施工现场安全标化检查,对未达到安全标化要求的,及时进行整改。

7.2.5孔、坑等洞口的防护措施

①孔口要用红砖砌筑,防止钻孔的垮塌和渗漏。

②基坑四周用钢管围护,围护高度不小于1.2m,格珊间距3m,钢管刷漆,红白相间。护栏上悬挂警示标志。

③用电设备和配电盘要搭棚防雨,配电盘要加漏电保护器。

④临时坑口可用小彩旗和绳索围护。

⑤在钻孔孔口设置防护栏和安全警示标志,防止人员坠落。护筒埋设后的孔口、钻孔完成后的孔口应采用护栏合格珊盖板双重防护,护栏上悬挂小彩旗,护栏和盖板应有足够的强度。

7.2.6施工用电的安全措施

1、施工用电的一般规定

①施工现场必须使用三相五线制。

②配电箱必须设置总开关,同时作到一机一闸。

③照明与动力用电严禁混用,插座上标明用电设备名称。

④电缆线及支线架设必须架空或埋地,架空铺设必须采用绝缘,不准直接绑扎在金属构架上,严禁用金属裸线直接绑扎。

⑤移动电箱内照明与动力严禁合置,应设分箱设置。

⑥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设施必须有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现场电线电气设备、设施必须有专业的电工经常检查整理,发现问题立即解决,凡是触及或接近带电的地方,均应设置绝缘保护装置以及保护安全距离等措施。电线和设备选型必须按照国家标准限定安全载流量、所有电气设备和金属外壳必须有良好的接地和接零保护,所有的临时电源和移动电具必须装置有效的二级漏电保护开关。十分潮湿的场所必须使用安全电压,设置醒目的电气安装标电,无有效的安全技术措施的电气设备不准使用。电线和设备安装完毕后,由动力部门会同安全部门对施工现场进行验收,合格过后方可使用。经常对职工进行电气安全知识教育,未经考核合格的电工、机工和其他人员一律不准上岗作业,每日收工和节假日前必须拔掉保险丝,切断电源。

2、施工用电的安全保证措施

①电缆的接头不许埋设和架空,必须接入接线盒并附在墙上。

②所使用的电箱必须符合JGJ46-2005规范要求的铁壳标准电箱。配电箱和电气装置必须做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电保护。

③开关箱的电缆线长度不得大于30m,并与其控制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超过8m。

④所有配电箱、开关箱必须编号,箱内电器完好。

⑤接地:工作接地的电阻不超过4Ω。保护接零每一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Ω,并由电工每月检测一次,做好原始记录。

⑥保护零线必须选择不小于10mm2的绝缘铜线,统一标志为绿/黄线,在任何情况下不准使用黄绿双色线作为负荷线。

⑦所有电机、电气、照明器具、手动电动工具的金属外壳、不带电的外露导电部分,应做保护接零。

⑧所有的电机、电器照明器具、手动电动工具的电源线应装置二级漏电保护装置。

⑨施工现场严禁使用花线、塑胶线做拖线箱的电源线,严禁使用木质的拖线箱。

7.2.7 起重吊装的安全保证措施

1、起重吊装作业的一般要求

①参加起重吊装作业的人员,包括司机、起重工、信号指挥等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核取得合格证。

②起重吊装作业前应该详细勘察现场,合理选用索具。

③起重机械进入现场后应经检查验收并按规定进行试运转。

④对起重运行道路应进行检查,达不到地基承载力要求时应采取铺垫措施。作业坡度不大于1‰。

⑤起重机吊装作业前应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起重吊装的安全保证措施

①起重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和该机说明书的规定安装幅度指示器、起高限位器,力矩限制器等安全装置。

②起重机工作之前应先空载运行检查,并检查各安全装置的灵敏可靠性。

③当起重机接近满负荷作业时,应避免起重臂杆与履带垂直方位;当起重机吊物短距离行走时,吊重不得超过额定起重重量的70%。且吊物必须位于行车的正前方,重物离地不大于50cm,用拉绳保持吊物的相对稳定。

④采用双机抬吊作业时,应选择起重性能相似的起重机进行作业,单机的起吊荷载不得超过额定荷载的80%,两机吊索在作业后应保持垂直,必须同步起吊同步落位。

⑤作业时臂杆仰角,一般不超过78°;起重作业后应将臂杆降至40°~60°并转至顺风向。

⑥遇有6级及以上大风或大雨等恶劣天气时应停止起重吊装作业,雨后作业前应先试吊,确认制动器灵敏可靠后方可进行作业。

⑦起重机的吊钩和吊环严禁补焊。

 

第八章 绿色与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8.1绿色施工措施

节约能源及原材料,明确相应“四节一环保”的绿色施工措施。

8.2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文明施工的程度体现了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整洁文明的施工现场、井然有序的平面布置,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因此,我们将以文明施工为突破口,全面抓好施工现场管理。

8.2.1文明施工管理目标

做到“五化”:亮化、硬化、绿化、美化、净化。建筑与绿色共生,发展和生态谐调。创建花园式的施工环境,营造绿色建筑。做好工程周围公益、环保事业。各项环保指标符合国家和地方环境检测标准。

8.2.2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⑴建立工地文明施工领导小组

组 长:项目经理

副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

组 员:安全员、专业施工员、各施工班组长负责人。

⑵文明施工管理机构

文明施工管理机构,以项目经理为首,以副经理、总工为领导成员,利用项目部各管理部门职能,抓好各专业队伍的负责人、施工员和安全员,直至各作业班组。

8.2.3文明施工管理制度

⑴进行动态管理:现场管理以施工组织设计中的施工总平面布置图和政府主管部门对场容的有关规定及依据,进行动态管理。

⑵建立岗位责任制:按专业分工种实行现场管理岗位责任制,把现场管理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有关专业和工种,这是实施文明施工岗位责任制的基本任务。

⑶勤于检查,及时整改:对文明施工的检查工作要从工程开工做起,直到竣工交验为止。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也可能出现三不管的死角,在检查中要特别注意,一旦发现要及时协调,重新落实,消灭死角。

⑷落实工地标准化:现场围挡、加工棚、施工、等设施采用标准化材料,创建标准化工地,使现场管理上升一个层次。

8.2.4 文明施工管理流程

只有明确了文明施工管理流程,才能使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有序的顺利进行。

8.2.5 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⑴现场场容管理措施

①严格按照施工平面布置图进行场地规划,材料堆场整洁,运输道路畅通。

 

 

②现场的临时水电线路,统一布置,不允许乱拉乱扯。

③按照安全文明施工的要求,在现场入口位置张挂图牌,在场区内适当位置设置宣传栏、安全文明施工标语、现场标牌及宣传栏布置。

④垃圾分类集中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分类存放,专人保管;材料码放整齐并挂牌标识。

⑤现场建立卫生责任制,炊事员持证上岗,配备急救药品,适时开展卫生教育、急救培训和卫生防疫活动。

⑵施工人员管理

①对进场的所有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对所有进场的施工人员及时上报总包项目经理部进行登记,汇总统一管理。流动人口持有“三证”,施工过程发生人员流动的,及时更改登记记录,并及时汇总汇报给总包项目经理部、监理单位及业主单位。

②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办理意外保险,并向进场施工人员提供符合《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对食宿、生活和施工环境条件。

③对所属进厂人员进行全日制管理,避免发生纠纷或影响社会治安。

⑶现场机械管理措施

①现场使用的机械设备,要按平面布置存放,遵守机械安全规程,经常保持机身等周围环境的清洁。机械的标记、编号明了,安全装置可靠。

②机械排出的污水要有排放措施,不得随地流淌。

⑷施工区文明施工措施

①现场清理:现场施工坚持执行“工完场清”、“谁施工,谁清理”制度,施工完毕及时清理垃圾。

②控制施工用水:施工期间用水量大,容易造成施工现场污水横流或积水现象,污染建筑产品,影响人员行走,造成不文明的现象。施工中做到“活完水停”,并及时清理。

8.3 环境保护措施

我方将严格按照环境管理体系的要求,搞好环境保护,营造绿色施工,为建筑企业施工环境管理做出典范。

我方将根据本工程实际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制定环境方针、环境目标和环境指标,配备相应的资源,遵守法规,预防污染,节能减废,力争达到施工与环境的和谐。根据总承包的环境管理体系,项目经理部建立环境保护组织机构,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对所有参与体系工作的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

 

第九章 季节性施工措施

9.1雨季施工措施

本工程施工将经过雨季,为保证施工质量,使施工顺利进行,应做到防患于未然,事先做好雨季施工准备和必要的施工措施,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

9.1.1雨季组织安排

雨期施工时,工作面不宜过大,应逐段、逐片分期完成。

①现场成立雨季施工领导小组和防汛抢险队,设专人值班,做到及时发现、改进、消除隐患;并且时刻注意天气变化,。

②雨季到来之前,设置专人收听天气预报,必要时与当地气象部门取得和保持联系,随时掌握本地的天气情况,并做好记录

③认真做好雨施准备工作,雨季到来之前一个月,要对各种防雨设备、器材、临时设施与临建工程进行检查,并及时购置、修整,必须配置足够、完好的排水泵。

④雨期施工前,要对施工场地原有排水系统进行检查、疏浚或加固,必要时增加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

⑤雨期施工时,要保证现场运输道路畅通、并根据需要加铺石屑等防滑材料,必要时加高加固路基。并按照规定做好泛水,设置排水沟,以防道路泥泞,确保雨季车辆正常通行。

⑥组织有关人员按照雨季方案的要求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

9.1.2雨季施工措施

⑴钢筋笼制作与加工

①钢筋堆放场地应夯实,并高于现场地面,用垫木将钢筋架起30cm,避免因雨水浸泡而锈蚀。

②钢筋施焊现场搭设防雨棚,防止刚焊接完成的接头碰到雨水。成品、半成品存放区用碎石进行铺垫。

③钢筋原材、加工好的成品、半成品雨天应覆盖,防止锈蚀。

④各种用电设备做好防雨和接地,并检查漏电保护器的灵敏度,防止发生触电事故。

⑵混凝土灌注

①大风、雷雨天气,孔口焊接及钢筋笼吊装应停止作业,吊车收竿,以防止大风、雷电伤人。

②对积水地方及时排水、铺垫,保证施工便道的畅通,雨中作业时要注意导管口的防雨。

③加强混凝土坍落度检测,保证混凝土强度。

④加强用电设施的管理,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转。

⑤雨中浇筑时,浇筑面要设置临时防雨蓬,如突遇大雨天气,为浇筑的桩要立即停止浇筑。

⑶用电设施

①现场机电设备必须加设防雨罩,采取防潮、防雨、防淹措施,以免损坏设备,雨后对机电设备要进行检查,确认完好后方可使用。

②现场机电设备(配电盘、闸箱、电焊机、水泵等)必须安装好接地安全装置;设备漏电保护装置安全可靠。经常检查照明线路有无混线、漏电,线杆有无埋设不牢、腐蚀等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以保证正常供电。

③高空设备要安装避雷针,做好防雷、接地工作。

④暴风雨后,要检查工地设施、机电设备、临时线路,发现漏雨、漏电现象,应及时修理加固,有严重危险的及时排除。

⑤雨季施工前检查线路的绝缘情况,漏电接地保护装置应灵敏度,做好记录,雨施期间定期检查。

⑷雨季施工安全措施

①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好职责分工,组织各专业班组进行安全教育。

②认真组织安全检查,高度注意防触电、防雷击,对所使用的用电设备进行全面检查,采取有效防雨措施,确保绝缘安全可靠,触电保护器灵敏有效。钻机和高大设施(水泥仓、吊车等)必须采取可靠避雷措施。

③下雨后,要对运输道路、施工机械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安全。

href="" _cke_saved_href="" _cke_saved_href="" _cke_saved_href="" _cke_saved_href="" _cke_saved_href="" _cke_saved_href="" _cke_saved_href="">9.2 冬期施工措施

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即进入冬期施工。冬期施工除遵守常温下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要求外,还必须认真执行冬期施工规定。

⑴冬期施工的一般规定

①凡进行冬期施工的工程项目,必须复核施工图纸,查对其是否能适应冬期施工要求。能适应冬期施工的施工项目,应在入冬前组织专人针对工程特点编制冬期施工方案、施工进度计划。

②冬期施工所用材料、设备的进场能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并有足够的储备,对冬期限施工的特殊材料应提前准备,如采暖气源、保温材料(草袋子、炉渣、锯未、篷布、塑料布等)。动用火源处应设置消防器械,并有专人负责管理。

③工地的临时供水管道要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④安排专人进行气温观测并记录,遇有灾害性天气及时通告工地技术负责人,提前采取防止冻害措施。

⑵钢筋加工

本工程钢筋主筋连接采用闪光对焊,钢筋笼成型采用电弧焊,相关规范(《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2)、《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规定,在负温条件下使用的钢筋,施工时应加强检验,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钢筋原材应采取覆盖措施,不得直接暴露于风雪天气里。

针对桩基施工季节和所处的地理环境,在钢筋加工时采取以下措施:

钢筋冷拉

①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进行钢筋盘条冷拉作业,因此冷拉作业应安排到温度较高的白天进行。

②负温下进行冷拉作业时应采用控制应力法或控制冷拉率的方法,最大冷拉率不大于10%,最大冷拉应力不大于310N/mm2。

③在负温下冷拉后的钢筋应逐根进行外观质量检查,其表面不得有裂纹和局部缩径。

钢筋焊接

①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进行施焊,雪天或施工现场风速超过5.4m/s(3级风)焊接时,应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后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②钢筋闪光对焊、电弧焊尽量安排白天进行,夜间进行钢筋绑扎工作。

③现场搭设对焊棚,对焊在棚内进行。钢筋对焊后放至地面时,应铺设石棉布,避免接头直接与地面接触。对焊完成一批接头冷却后,抬出对焊棚,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④钢筋笼成型区应采取有效防风措施(如用50钢管和帆布围挡),确保电弧焊接质量。遇风雪天气时,已成型钢筋笼应采取覆盖措施。

⑤钢筋负温闪光对焊,应根据钢筋端面平整程度,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

⑥钢筋负温闪光对焊时,应控制热影响区长度。焊接参数应根据当地气温调整相关参数。

措施:采用较低变压器级数,增加调直长度、预热留量、预热次数、预热间隔时间和预热接触压力。

当进行负温连续闪光焊时,一般先进行预热钢筋1~2次,并增加调直长度,再减缓闪光速度,从而加长接头见红区,减小冷却速度。

当采用负温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时,一般先进行闪光烧化,使钢筋头截面平整,然后预热,再经闪光烧化和加力顶段,为此应增加调直长度,采取较低级数的变压器,并放慢焊接速度。

⑦钢筋电弧焊接时,应根据钢筋直径和位置调节焊接电流。焊接时应采取防止产生过热、烧伤、咬肉和裂纹等措施。钢筋负温电弧焊,采取分层控温施焊。其焊接工艺应满足以下要求:

搭接焊时,第一层焊缝应在中间起弧,平焊时应从中间向两端施焊,立焊时应先从中间向上端施焊,再从下端向中间施焊,以后各层焊缝,应采取控温措施,层间温度宜控制在150℃~300℃。

⑧在负温条件下进行闪光对焊、电弧焊时,应对焊接设备采取防寒措施,防止冷却管冻裂。

⑶混凝土灌注

①所有灌注准备工作完成后再开始混凝土搅拌,灌注班和商品砼供应商应保持联络,以保证混凝土运输的快速、及时。混凝土尽量避免在罐车内长时间存放。

②砼运输车装运混凝土前应用热水洗罐,以便保持混凝土温度。

③为方便下设导管,可采用喷灯加热导管接头部位,加热时应注意保护导管的密封圈,发现损坏及时更换。

④灌注开始前,应用喷灯烘烤或泼洒热水的方法对孔口外的小料斗和导管进行加温。

⑤灌注完成后及时清理排浆管,以便下次灌注使用。

⑥为保证工程质量,当环境温度低于-25℃时不得进行灌注作业。必要时晚上不进行灌注作业。

⑷成孔

为保证正常施工,必要时可采取适当保温措施。

①冻土破开后应立即埋设护筒,护筒边缘用粘土填实,回填土应不含冻土块。

②钻机挖出的钻渣应及时清运至业主指定地点,不要在施工现场长时间堆放,以免冻结后清运困难。

③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

⑸施工人员、机械、设备

本工程投入的人员、机械、设备应都做好防冻工作。

①施工人员应及时配备足量冬季劳保用品,防止冻伤。

②职工宿舍等要做好保温工作,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煤气中毒,防止发生火灾。

③主要机械设备钻机、16t吊车、装载机和对焊机等,要做好防冻准备,其目的是为了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

④各机械设备应采用-15#柴油作为燃料,同时使用防冻液。

⑤用水冷却设备,用完停车时应及时放水。

⑹冬季施工管理措施

技术项目管理

⑴针对本项目认真编制冬期施工技术措施,要随时检查措施的执行情况,建立、健全冬期施工技术责任制、气象预报制、技术交底制和外加剂使用管理制度等有关管理制度。

⑵进入冬期施工前,对掺外加剂人员、测温保温人员、锅炉司炉工等人员要组织专门技术业务培训,重点学习有关冬期施工方案、施工方法、日常技术工作和操作要点,明确职责,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⑶认真做好冬期施工的各种记录:测温记录、气象记录,掌握气温变化情况,及时传达气象信息,遇有灾害性天气,及时向技术负责人汇报,以便采取防止冻害的措施。

⑷冬期施工的分部、分项工程,必须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冬期技术措施要求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检查工作,确保每个工序都能按规范执行。

⑸认真掌握和严加控制外加剂的使用情况和计量工作。

⑹冬季施工时应指定专人进行测温工作,主要测温范围如下:

①大气温度:日大气最低最高温度记录,采用人工记录。

②混凝土的灌注前温度记录。

测温项目记录次数见下表:

安全项目管理

⑴冬期施工前,应对全体职工进行冬期施工的安全教育和技术交底工作。

⑵搭建加热用的锅炉房,对锅炉进行试火试压,对各种加热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安全可靠性。

⑶冬期施工要有可靠的防滑措施严格防滑。大雪后必须将积雪清扫干净,并检查马道平台,如有松动现象必及时处理。

⑷冬期施工要严格防火。取暖、施工用火必须事先申请,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生火,施工现场的生产和生活用火必须做到“四有”即有生火证、有制度、有消防器材和工具、有专人负责看管,做到火灭人走,禁止使用易燃烧液体、可燃液体生炉子。

⑸凡是易燃品要及时清理,草袋子、锯沫等保温材料严禁靠近火源。

⑹入冬前检查供电线路,不合格的及时修理更换。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要加锁,并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

⑺除以上特别注意外,按国家有关规范、规程及本公司相关条文严格执行。同时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①职工安全教育: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贯彻冬施中防火、防煤气中毒、防滑、防冻等措施,并严格贯彻安全生产责任制。

②预防煤气中毒:必须制定火炉使用关力度,并对宿舍、食堂、办公室、加热棚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准点火。

③预防锅炉爆炸事故:冬施锅炉安装后经过有关部门检验保证锅炉安全,附件安全并作水压试验。各类锅炉的司炉工妖精专业培训考核,方可上岗作业。

④预防高空坠落事故:上、下人梯道要及时清扫积雪,并有防滑措施。各类加热棚要经常检查加固,从事高空作业的工人要挂好安全带。

消防管理项目

①要加强对冬施工作的领导,对职工要进行安全防火宣传教育,结合工程特点,提出防火措施并健全消防制度。

②严格执行用火申请制度,施工现场用火必须经消防部门同意后施工。

③易燃品应及时清理,并远离施工地点堆放。

④保证消防水源供应,要保持道路通畅,消防水源设置明显标志。

 

第十章 应急处置措施

10.1应急组织机构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的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各相应应急预案领导小组及相应抢险队,小组成员由项目部施工技术部、质量安全部、物资设备室、综合办公室、财务部等部门负责人参加,各抢险队队员在经理部各部门选择有责任心的人参加。提前对可能出现的险情制定应急方案,预备应急物资,并事先和周边单位、建筑物业主等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进行演练,确保完善有效。一旦出现险情,应急小组人员立即就位,各付其责,立即组织实施应急方案,排除险情。

10.1.1指挥机构

项目部成立“项目名称应急救援指挥部”,对内负责指挥项目部及施工人员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发生后采取紧急措施,对外受地方政府的统一指挥。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0.1.2各救援组职责

1、应急救援抢险组组长:(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如组长不在现场时,组长按一下顺序岗位人员担任:项目经理-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总监

(1)决定是否存在或可能存在重大紧急事故,要求应急服务机构提供帮助并实施场外应急计划,在不受事故影响的地方进行直接控制;

(2)复查和评估事故可能发展的方向,确定其他可能的发展过程;

(3)指导设施的部分停工,并与领导小组成员的关键人员配合指挥现场人员撤离,并确保伤害者都能得到足够重视;

(4)与场外应急机构取得联系及对紧急情况的记录做出安排;

(5)在场(设施)内实行交通管制,协助场外应急机构开展救援工作;

(6)在紧急状态结束后,控制受影响地点的恢复,并组织人员参加事故的分析和处理。

2、副组长的职责:(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评估事故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建立应急步骤,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减少设施财产的损失;

(2)如有必要,在救援服务机构到来之前直接参与救援活动;

(3)安排寻找受伤者及安排非重要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

(4)设立与应急机构的通讯联络,为应急机构提供现场信息。

3、后勤保障组:(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保障系统内各组人员必须防护、救护用品及生活物资的供给;

(2)提供合格的抢险抢修或救援的物资设备。

4、通讯联络组职责:(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确保与最高管理者和外部联系畅通、内外信息及时反馈;

(2)保持通讯设施和设备处于良好状态;

(3)负责应急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及时对外联络。

5、医疗救治组:(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在外部救援机构未到前,对受害者进行必要的抢救(如人工呼吸、包扎止血、防止受伤部位受感染等);

(2)使重度受害者优先得到外部救援机构的救护;

(3)协助外部救援机构转送受害者至医院,并指定人员护理受害者。

6、疏散组:(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主要负责引导员工进行安全疏散,疏散到指定安全地点集合;

(2)负责确认事故现场无人员滞留或受伤;

(3)在人员疏散集合后,督促各部门进行人员清点,并汇总报告组长;

7、技术组职责:(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提出抢险救援及避免事故扩大的临时应急方案和措施;

(2)指导抢险救援实施方案和措施;

(3)及时修正实施中的应急方案和措施的不足及缺陷;

(4)绘制事故现场平面图,标明重点部位,向外部救援机构提供准确的抢险救援信息资料。

8、安全保卫组:(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设置事故现场警戒线、岗,维持工地内抢险救援工作正常运行;

(2)保持抢险救援通道的通畅,引导抢险救援人员及车辆进出;

(3)抢险救援结束后,封闭事故现场直到收到明确接触指令。

9、抢险抢修组:(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实施抢险救援的应急方案和措施,并不断加以改进;

(2)寻找受害者并进行转移至安全地带;

(3)在事故有可能扩大进行抢险救援时,高度注意避免意外伤害;

(4)抢险救援结束后,直接报告最高管理者并对结果进行复查和评估。

10、善后工作组职责:(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负责现场处置、伤亡善后工作。负责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的清除和恢复工作。负责人员的安置、补偿,征用物质的补偿,救援结束后清理与处理等事项;

(2)负责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者及收影响人员,保证人员情绪稳定,尽快恢复正常工作。

11、事故调查组职责:(姓名-联系方式-小组成员)

(1)查明事故经过、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情况;

(2)查明事故原因及性质;

(3)确定事故责任,提出对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建议;

(4)提出防止事故发生的措施;

(5)提出事故调查报告。

 

10.2危险源辨识

项目部领导小组所有成员,按照危险源点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对本工程可能产生的危险源进行了识别,确定本工程的及可能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识别结果见下表。

危险源辨识及保证措施

危险源辨识及保证措施

10.3应急响应

事故发生后,当事故的评估预测达到引起应急救援预案条件时,应急组长启动应急救援预案令,项目应急指挥中心立即将事故的发生地点、时间、事故简要情况等信息报公司应急指挥中心,再由公司应急指挥中心报公司总指挥长,对于重大事件按情况启动相应的一级应急救援预案。如发生特大事故还需报属地主管领导。

项目应急指挥中心在上报的同时,要迅速组织抢险救治,控制事态发展;还要对事故现场进行严格保护,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

各应急小组接到应急指挥中心的命令后,立即进入事故现场,选择有利地形(地点)设置现场救助指挥部、急救医疗点,设置警戒地带。

10.4应急措施

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包括项目副经理等管理人员组成的项目应急救援小组。对突发事件及时处理并通报上级有关部门。

(1)建立应急救援组织,由项目部统一组织编制建设工程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并定期组织演练。

(2)对于灾情、疫情、交通、刑事治安、不可抗力造成的突发事故,根据工程施工特点、范围,对施工现场易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部位、环节进行监控,制度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3)若发生事故,应按照国家有关伤亡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及时、如实地向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报告;特种设备发生事的,还应同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发生突发事故后,要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需要移动现场物品时,做出标记和书面记录,妥善保管有关证物。

(5)建立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工程安全事故调查制度,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处罚。

(6)由组长统一管理项目应急救援组各小组,并根据各自职责安排相应救援任务。

(7)救援物资的配备及检查:

① 应急材料现场常备,定期检查补充。

其中包括:编制袋2000个、中 砂300m3、水 泥10 T、水玻璃10桶(与水泥浆比例为0.6:1)、双快水泥2T、铁 锨40把、编制蓬布300 m2、油 毡10卷、型钢支撑(两个H20型钢相并焊接,端头焊钢板)10个(用于加密钢支撑)、圆木20根、方木40根、千斤顶8个、φ50钢管40根(每根长六米)、大锤10个、木楔若干、棉纱若干,

② 应急设备现场常备,定期检查维修保养,及时补充。

其中包括:污水泵5台、电力电缆200 M、氧焊设备2套、电焊机4台、双液注浆机1台、汽车2辆等。(要求:电源、电线、开关、插座、水源、运输设备等相应配齐,其它配置按常规及设备自身需要。材料准备齐备并集中堆放,经常检查,如发现不足,立即补充,确保材料供应及时;设备及相关管路、电路等应定期检查,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8)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位置,提前确定适合紧急救援的医疗机构

医院:

地址:

线路图

电话:

 

第十一章 竣工验收

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试验资料、施工记录、工程变更与洽商记录、竣工资料和其他施工技术资料。

11.1 试验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水泥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②钢筋出厂质量证明及复试报告;

③焊条出厂质量证明书;

④砂、石试验报告;

⑤外加剂出厂质量证明和复试报告;

⑥混凝土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⑦混凝土试件抗压强度试验报告;

⑧钢筋焊接检测报告。

11.2 施工记录

施工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①工程定位测量放线及复测记录及桩位测量放线定位图;

②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③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验收记录;

④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验收记录;

⑤钻孔施工原始记录;

⑥钻孔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⑦施工检测资料;

⑧其他施工记录;

11.3 工程变更、洽商记录

本项内容主要包括图纸会审、设计变更及附图、洽商记录等;

11.4竣工资料

工程分项、分部及单位工程质量达到验收标准且具备相关的竣工验收条件后,向业主提供竣工报告及竣工资料。竣工资料符合电力部档案管理要求、业主有关竣工资料管理要求,内容包括监理资料、工程管理资料和工程质量控制资料,具体包括:

a) 经上级部门批准的工程设计文件、图纸

b) 经批准的设计变更和变更设计的文件和图纸

c) 本合同工程的合同文件及协议书

d) 上级机关对本工程的有关指示文件

e) 本合同工程执行的国家及部颁发的有关法令、条例、规范及规定等有关文件的名称。

f) 本工程的竣工图表和资料(分别装订成册)

g) 桩位测量放线平面图

h) 材料检验、实验记录

i) 灌注桩长度记录

j) 施工记录汇总表

k) 工程事故处理记录及有关文件

l) 桩位偏差记录

m)钢筋焊接记录

n) 灌注桩竣工图

o) 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之间所有关于本合同工程的来往文件。

p) 显示本工程建设规模、主要工艺、重要会议、隐蔽工程、存在问题的工程照片。

q) 监理工程师对工程质量检验的原始数据及我单位自检的原始资料。

11.5工程管理资料

工程管理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①工程开工报告;

②施工组织设计;

③技术、安全交底记录;

④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⑤工程竣工施工总结;

⑥竣工图;

⑦工程结算资料。

11.6工程质量控制资料

工程质量控制资料主要包括:试验资料、施工记录、工程变更洽商记录、桩位测量放线平面图、灌注桩竣工图、施工记录汇总表、工程照片等。

施工过程形成的施工记录、隐蔽工程记录、分项分段检查验收记录、试验检验报告等必须及时签认,并在检查验收后5 天内将签认的验收资料存档。

11.7往来文件

往来文件主要包括业主、监理工程师、质检部门下达的各种文件及向业主及监理工程师汇报有关事宜的文件、会议记录等。

11.8竣工文件材料的验收与移交

⑴竣工文件材料移交范围

按照建设单位、国家及行业规范要求整理、组卷后向业主移交。

⑵竣工文件材料质量要求

①施工文件材料质量要求

按照相关规范及业主《基建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收集原始施工文件材料,并对其分类、编目、装订。

②竣工图质量要求

使用新图做竣工图,并逐张加盖、签署竣工图章。

凡按图施工发生变更的,必须将变更情况在竣工图上如实反映,必要时,可采用注解说明。

⑶竣工文件材料移交时间

钻孔灌注桩施工完成后30日内向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提供完整的施工记录和竣工报告。

⑷竣工文件材料移交数量

竣工文件材料均向业主移交一式三套。

关键词:

相关资讯

各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解析

各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解析

发布时间:
2022-01-11
摘要:
各种基坑支护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解析
建筑桩基标准化施工

建筑桩基标准化施工

发布时间:
2022-01-11
摘要:
谈谈打桩遇到坍孔、堵管、钢筋笼上浮如何处理
预应力管桩桩基施工方案

预应力管桩桩基施工方案

发布时间:
2022-01-11
摘要:
预应力管桩桩基施工方案
6种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6种钻孔灌注桩施工常见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发布时间:
2022-01-11
摘要:
钻孔灌注桩具有施工噪音低、振动小、桩长、直径可按设计要求变换自如,桩尖能可靠进入持力层,单桩承载力大等优点。但是,从钻孔开始至成桩结束,因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极易引发质量问题甚至质量事故,因此质量控制成为施工中的难点。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发布时间:
2022-01-11
摘要:
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相关产品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